【性味與歸經】苦、辛,溫;有毒。 入肺、肝、脾經。
【功效及應用】有燥濕化痰,祛風通絡,止痙的作用。 主要用於風邪壅橫竄經絡之四肢疼痛麻木;風痰蒙蔽神明之中風痰壅、口眼歪斜;癲癇,破傷風;脾失健運、濕聚生痰之胸膈痞悶,咳嗽痰多;以及癰疽痰核,蟲咬蛇傷等證。 南星經牛膽汁制后名為膽星 ( 膽南星 ),功效略同,但溫燥之性已減,更偏於熄風定驚。
【用量及注意事項】3~9g。 入丸散劑時每次0.3~1g。 陰虛燥痰及孕婦應慎用。
【常用藥對及配伍應用】
⑴ 南星與白附子
尤其是膽南星與白附子均有祛風痰,通經透絡的作用,但膽南星祛痰之力勝於白附子,且兼有定驚作用,偏向於治療中風痰湧、驚痫等證;白附子的祛寒濕之力勝,且其性升上行,重在去頭面部風痰實邪。 在中風口眼歪斜,顏面神經麻痹、痙攣;以及偏正頭痛,風濕痹痛等證中,二者常聯合使用。
⑵ 南膽星與天竺黃
共奏化痰開竅、清熱鎮驚之功,用於中風撲倒,風熱痰湧及小兒驚癇等證。
⑶ 南星與防風
南星辛散,善通經絡,滌痰活絡而止痙,二藥合用,祛風止痉之力增強,可用於風痰壅滯經絡之四肢疼痛、麻木、拘攣;並可試用或佐治破傷風。
⑷ 南星與半夏
有祛風痰止痛的作用,療風痰上擾之頭目眩暈,中風撲倒等證;以及濕痰難除之胸膈痞悶;風痰阻滯經絡之關節痹痛等證。
⑸ 南星與天麻
療肝陽上憂、風痰眩暈、抽搐等症。
⑹ 南星與蒼術
療濕痰阻於經絡之痹痛。
⑺ 南星 ( 膽星 ) 與旋覆花
燥濕祛痰,療頑固性濕痰咳嗽,以及痰竄經絡,肢體麻木等證。
【參考內容】本品有鎮靜、鎮痛和抗驚厥的作用;能促進支氣管分泌,稀化痰涎;此外,尚有抗癌作用,已試用於宮頸癌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