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與歸經】甘、微苦,微寒。 入肺、胃經。

【功效及應用】有潤肺止咳,養胃生津的作用。 主要用於熱傷肺陰或陰虛肺燥之乾咳少痰,肺痿咳嗽,痰中血絲,以及熱病傷及胃陰或久病陰虛津枯之口渴咽乾、大便燥結等證。 近代研究表明,本品有明顯的祛痰作用及鎮痛解熱作用。

通常所用的沙參為北沙參,尚有南沙參一味,味苦性寒,功與北沙參相仿但力薄,有清肺火、益肺陰的作用,適用於兼有風熱外感的肺燥乾咳者。

【用量及注意事項】 6~30g。 證屬寒嗽、寒飲喘咳者,脾胃虛寒者不宜用。

【常用藥對及配伍應用】

⑴ 沙參與天門冬、麥門冬、石斛

此四味均為臨床常用的養陰生津潤燥藥物,四者功效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又各有不同。 臨床使用中往往根據不同情況,以不同的組合配合使用,對於各藥的配伍應用,亦可相互參見。

⑵ 沙參與天門冬

二者合用,在潤肺止咳方面有相加作用,對肺燥乾咳、肺痿咳嗽,以及喉痛咽乾等證效果較好。

⑶ 沙參與麥門冬

二者合用在養陰生津方面有相加作用,二藥的性味歸經亦大體相似,但沙參偏於清肺中邪火,養肺之陰液;麥門冬則善入中焦而清胃生津,又入心經而清心火、益心氣;二者相輔相成,肺胃心三臟同治,對陰虛肺燥及熱傷陰津、心有虛火、心陰不足諸證效果較好。

⑷ 沙參與石斛

二者合用亦屬肺胃同治,相互促進,功效倍增;對熱病肺胃津虧、食少、口乾舌燥效果較好。

⑸ 沙參與貝母

沙參質潤,益肺胃,養液潤燥為主,貝母以清肺化痰為主。 二者合用,潤燥化痰之力增強,用於肺燥咳嗽,痰稠不爽,舌紅咽乾等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