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石膏三至五錢 ( 9~15g )、熟地三至五錢或一兩 ( 9~30g )、麥冬二錢 ( 6g ),知母、牛膝各一錢半 ( 各 5g )。

【用法】上藥用水一盅半,煎七分,溫服或冷服 ( 現代用法:水煎服 )。

【功用】清胃熱,滋腎陰。

【主治】胃熱陰虛證。 頭痛,牙痛,齒鬆牙衄,煩熱乾渴,舌紅苔黃而乾。 亦治消渴,消穀善饑等。

【證治機理】本方主治少陰不足,陽明有餘之證。 陽明氣火有餘,胃熱循經上攻,則見頭痛牙痛;熱傷胃經血絡,則牙齦出血;熱耗少陰陰精,故見煩熱乾渴、舌紅苔黃且乾。 此為火盛水虧相因為病,而以火盛為主。 治宜清胃熱為主,兼滋腎陰。

【方解】方中石膏辛甘大寒,善清陽明胃熱而兼生津止渴,故為君藥。 臣以熟地滋腎水之不足,君臣相伍,清火壯水,虛實兼顧。 佐以知母,一助石膏清胃熱而止煩渴,一助熟地黃滋少陰而壯腎水;又佐入麥冬清熱養陰生津,既可養肺、助熟地滋腎,寓金水相生之意,又能生津而潤胃燥。 牛膝引熱下行,且補肝腎,為佐使之用。 諸藥配伍,共奏清胃熱、滋腎陰之功。

【配伍特點】甘寒清潤合法,胃腎同治,瀉實補虛,引熱下行。

【運用】本方為治療胃熱陰虛牙痛之常用方。 以牙痛齒鬆,煩熱乾渴,舌紅苔黃而乾為辨證要點。 原方後注 ” 若大便溏瀉者,乃非所宜 “。

【鑒別】玉女煎與清胃散同治胃熱牙痛。 但清胃散重在清胃火,以黃蓮為君,屬苦寒之劑;配伍升麻,意在升散解毒,兼用生地、丹皮等涼血散瘀之品;功能清胃涼血,主治胃火熾盛之牙痛、牙宣等症。 玉女煎清胃熱而滋腎陰,用石膏為君;配伍熟地、知母、麥冬等滋陰之品,屬清潤之劑;功能清胃滋腎,主治胃火旺而腎水不足之牙痛及牙宣諸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