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防風、川芎、當歸、芍藥、大黃、薄荷葉、麻黃、連翹、芒硝各半兩 ( 各 6g ),石膏、黃芩、桔梗各一兩 ( 各 12g ),滑石三兩 ( 20g )、甘草二兩 ( 10g ),荊芥、白术、梔子各一分 ( 各 3g )。

【用法】上為末,每服二錢 ( 6g ),水一大盞,生薑三片,煎至六分,溫服 ( 現代用法:作水丸,每服 6g,加生薑 3 片,煎湯送服,日 2 次;亦可作湯劑,水煎服 )。

【功用】疏風解表,瀉熱通便。

【主治】風熱壅盛,表裡俱實證。 憎寒壯熱,頭目昏眩,目赤睛痛,口苦而幹,咽喉不利,胸膈痞悶,咳嘔喘滿,涕唾稠黏,大便秘結,小便赤澀,舌苔黃膩,脈數有力。 並治瘡瘍腫毒,腸風痔漏,鼻赤,癮疹等。

【證治機理】本方為外感風邪,內有蘊熱,表裡俱實之證而設。 風熱之邪在表,正邪相爭,以致憎寒壯熱;風熱上攻,則頭目昏眩、目赤睛痛、咽喉不利;內有蘊熱,肺胃受邪,故見胸膈痞悶、咳嘔喘滿、涕唾稠黏、口苦口乾、便秘溲赤。 至於瘡瘍腫毒、腸風痔漏、鼻赤、癮疹等證,亦為風熱壅盛、氣血怫鬱所致。 治當疏風散熱以解表邪,瀉熱攻下以除裡實。

【方解】方中麻黃、防風、荊芥、薄荷發汗散邪,疏風解表,使表邪從汗而解。 黃芩、石膏清洩肺胃;連翹、桔梗清宣上焦,解毒利咽。 梔子、滑石清熱利濕,引熱自小便出;芒硝、大黃瀉熱通腑,使結熱從大便出,四藥相伍,使里熱從二便分消。 火熱之邪,易灼血耗氣,汗下並用,亦易傷正,故用當歸、芍藥、川芎養血和血,白术、甘草健脾和中,並監製苦寒之品以免傷胃。 煎加生薑和胃助運。 諸藥配伍,使發汗不傷表,清下不傷裡,共奏疏風解表、瀉熱通便之功。 正如《王旭高醫書六種•退思集類方歌注》所云:” 此為表裡、氣血、三焦通治之劑 “,” 汗不傷表,下不傷裡,名曰通聖,極言其用之效耳。 ”

【配伍特點】汗下清利合法,分消表裡邪熱,養血益氣扶正。

【運用】本方為治療風熱壅盛、表裡俱實證之代表方。 以憎寒壯熱,口苦咽乾,二便秘澀,苔黃,脈數為辨證要點。 因其有汗、下之功,故虛人及孕婦當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