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黃芪炙、白茯苓、茯神、半夏曲、當歸、川芎各半兩 ( 各 15g ),遠志取肉,薑汁淹,焙、辣桂、柏子仁、酸棗仁浸,去皮,隔紙炒香、北五味子、人參各一分 ( 各 8g ),甘草炙,四錢 ( 12g )。

【用法】上粗末,每服三錢 ( 12g ),薑五片,大棗二枚,煎,食前服 ( 現代用法:加生薑 5 片,大棗 2 枚,水煎服 )。

【功用】補益氣血,養心安神。

【主治】氣血不足,心神不寧證。 神思恍惚,心悸易驚,失眠健忘,舌淡苔白,脈細弱。

【證治機理】本證乃氣血不足,心神失養所致。 心藏神,賴血以濡之; 氣生血,賴脾以化之。 若憂思過度,勞傷心脾,氣血暗耗,心神失養,則可見神思恍惚、心悸易驚、失眠健忘等神志不安之症;舌質淡白,脈來細弱,亦氣血不足之象。 諸症皆由氣血兩虛,心神失養而起。 故治宜養心安神,益氣補血之法。

【方解】方中以黃芪、人參為君,補脾益氣。 臣以當歸補血養心,與黃芪、人參配伍,以培氣血不足;茯神、茯苓養心安神,以治神志不寧。 佐以酸棗仁、柏子仁、遠志、五味子補心安神定悸;半夏曲和胃消食,與黃芪、人參補脾和中,以資氣血生化之源;辣桂 ( 肉桂 ) 引火歸原,並可鼓舞氣血生長而增溫養之效;川芎調肝和血,且使諸藥補而不滯;煎加生薑、大棗,更增益脾和中、調和氣血之功。 甘草調和諸葯,且與參、芪為伍,以增益氣之功,用為佐使。 諸藥配伍,補益氣血,養心安神,故以 ” 養心 ” 名方。

【配伍特點】氣血並補,重在補氣;心脾並調,重在寧心。

【運用】本方為治療氣血不足,心神不寧證之代表方。 以神思恍惚,驚悸易驚,失眠健忘,舌淡脈細為辨證要點。

【附方】

定志丸 (《楊氏家藏方》)

人參去蘆頭、白茯苓去皮、石菖蒲、遠志去心、龍齒、酸棗仁微炒、鐵粉別研、麥門冬去心,焙乾、朱砂飛過、乳香別研、麝香別研、琥珀別研,各等分。 上為細末,次入朱砂、鐵粉同研勻,絞生地黃汁,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別用朱砂為衣。 每服廿丸,食後、臨卧溫熟水送下。

功用:補益心脾,安神定志。

主治:怔忡健忘,精神恍惚,睡卧不寧,一切心疾。

【鑒別】養心湯與定志丸、歸脾湯均治心脾氣血不足之神志不安證。 但定志丸在補益心脾的基礎上兼鎮心安神,用於心脾氣虛、神不守舍見怔忡恍惚、睡卧不寧者;歸脾湯以補益心脾氣血之功為著,用於心脾氣血兩虛及脾不統血之證;而養心湯以補心氣、寧心神為要,宜於心氣不足、心神不寧之神思恍惚、心悸失眠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