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分析是利用質量管理過程形成的各種數據進行歸納、整理、加工與分析的,從中可獲取有關產品質量或者生產加工過程的狀態等資訊,從而發現產品與生產過程的質量問題,最終達到改進產品的設計質量與加工工藝水準,對各種產生影響因素加以控制,達到保證產生質量與提高產品質量的目的。
☛ 排列圖
排列圖用於尋找主要問題或尋找影響質量的主要原因。 排列圖又叫巴累托圖,是義大利經濟學家巴累托 ( Pareto ) 提出的,後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朱蘭 (J. M. Juran ) 引入品質管理,中心思想是 ” 關鍵的佔少數,次要的占多數 “,質量管理中也常稱為 80/20 原理;即 80% 的質量問題是由關鍵的 20% 原因引起的,而 20% 的質量問題是由非關鍵的 80% 的多數原因引起的。
ERP 產生排列圖的流程如下所示:
☛ 直方圖
直方圖法適用於對大量計量值數據進行整理加工,利用直方圖法可找出其統計規律,即分析數據的分佈型態,以便對總體的分佈特性進行分析。
在相同工藝條件下,加工出來的產品品質不會完全相同,總是在一個範圍內變動,這樣可以將一定的抽樣分成若干組,按其順序分別在座標上畫出一系列的直方形,並將直方形連接起來,觀察圖的形狀,判斷生產過程的品質是否穩定。
通過直方圖可以了解產品品質的特性分佈狀況、平均水準和分散程度,可以有利於判斷工序是否正常,工序能力是否滿足需要,不良產品是否發生等。
舉例如下:
⑴ 取某產品的某個品質檢測項目測量值若干個,如查詢數據結果為 50 個 A 產品長度的測量值,如下表所示。
⑵ 尋找最大值、最小值。 如上表中的最大值為 23,最小值為 10。
⑶ 計算全部分析數據的極值 R,R = 23 – 10 = 13。
⑷ 數據分組。 下表為分組原則範例。
收集數據個數 | 分組個數 |
50 以內 | 5 – 7 組 |
50 – 100 | 7 – 10 組 |
100 – 250 | 10 – 20 組 |
本例可分為 7 組,K = 7。
⑸ 計算組距 h,h = R / K ≈ 2。
⑹ 計算各組上下限。 第一組:( 10-1,10+1 ) 得 ( 9,11 );第二組:( 11,11+2 ) 得 ( 11,13 ),依此類推。
⑺ 計算各組得中心值。 如第一組為 10;第二組為 12;依此類推。
⑻ 繪製直方圖,如下圖所示:
質量子系統還可以實現多種分析報表,分層法、統計分析表法可通過系統的自由定義查詢功能實現。 分層法的數據分層方法可參考下列幾種:
✦ 按時間間隔分 ( 如可以按生產班次分 );
✦ 按操作工位 ( 人員 ) 分;
✦ 按使用設備分;
✦ 依不同加工工藝 ( 操作方法 ) 分 ( 如溫度、壓力等 );
✦ 依原材料分 ( 如進料批次、供應商等 );
這樣可以實現多角度的質量分析,為質量提供管理所需的各種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