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人參 ( 6g )、檳榔 ( 9g )、沉香 ( 6g )、天台烏藥 ( 6g )。 ( 原著本方無用量 )
【用法】上四味,各濃磨水,和作七分盞,煎三五沸,放溫服,或下養正丹尤佳 ( 現代用法:水煎服 )。
【功用】行氣降逆,寬胸散結。
【主治】肝氣鬱結證。 胸膈脹悶,上氣喘急,心下痞滿,不思飲食,苔白,脈弦。
【證治機理】本證因七情所傷,肝鬱氣逆所致。 肝主疏洩,喜條達而惡抑鬱,情志不遂,或惱怒傷肝,均可導致肝失疏洩,氣機不暢,進而累及他臟。 肝氣鬱結,橫逆胸膈之間,則胸膈脹悶;上犯於肺,則上氣喘急;橫逆犯胃,胃失和降,則心下痞滿、不思飲食;苔白,脈弦,為肝鬱之征。 治宜降逆行氣,寬胸散結。
【方解】方中烏藥辛溫香竄,善於疏通氣機,既可疏肝氣鬱滯,又可行脾胃氣滯,故用為君藥。 沉香味辛走散,下氣降逆,最宜氣機上逆之證,為臣藥。 佐以檳榔辛苦降泄,破氣導滯,下氣降逆而除脹滿。 然辛散太過易戕耗正氣,故佐以人參益氣扶正,使開鬱行氣而不傷正氣。 四藥配伍,使逆上之氣平復,鬱滯之氣暢行,共奏降逆行氣、寬胸散結之效。
【配伍特點】辛降之中寓補氣之法,邪正兼顧,以降為主。
【運用】本方為行氣降逆,寬胸散結之常用方。 以七情所傷之胸膈脹悶,上氣喘急為辨證要點。
【附方】
⑴ 五磨飲子 (《醫便》)
木香、烏角沉香、檳榔、枳實、台烏藥各等分 ( 各 6g ),白酒磨服。
功用:行氣降逆,寬胸散結。
主治:七情鬱結,脘腹脹滿,或走注攻沖,以及暴怒暴死之氣厥證。
⑵ 六磨飲子 (《世醫得效方》)
大檳榔、沉香、木香、烏藥、枳殼、大黃各等分 ( 各 6g ),上藥於擂盆內各磨半盞,和勻溫服。
功用:行氣降逆,導便通滯。
主治:氣滯腹脹,脅腹痞滿或腹中脹痛,大便秘結,納食減少,舌苔薄膩,脈弦。
【鑒別】四磨湯與五磨飲子、六磨飲子均為行氣降逆之劑,故三方均以烏藥行氣解鬱配以沉香、檳榔下氣降逆。 但四磨湯配伍人參培補正氣,攻補兼施;伍磨飲子則配以木香、枳實增強其行氣之功;而六磨飲子則在五磨飲子基礎上伍用大黃兼以泄熱通便。
四磨湯與柴胡疏肝散均可疏肝解郁,用於肝氣不舒、胸膈滿悶之證。 但柴胡疏肝散以柴胡配白芍疏肝柔肝,重在疏肝理氣,適於肝脾氣鬱不舒之胸脘胻肋脹痛者;四磨湯以烏藥配沉香、檳榔,重在降逆行氣,適於肝氣鬱滯、氣機上逆之胸膈脹悶、上氣喘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