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旋覆花三兩 ( 9g )、人參二兩 ( 6g )、生薑五兩 ( 15g )、代赭石一兩 ( 3g )、甘草炙,三兩 ( 9g )、半夏洗,半升 ( 9g )、大棗擘,十二枚 ( 4 枚 )。

【用法】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 現代用法:水煎服 )。

【功用】降逆化痰,益氣和胃。

【主治】胃虛氣逆痰阻證。 心下痞硬,噫氣不除,或見納差、呃逆、噁心,甚或嘔吐,舌苔白膩,脈緩或滑。

【證治機理】本證胃氣虛弱,痰濁內阻所致。 原治 ” 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氣不除 “。 傷寒發汗后,又誤用吐、下之法,胃氣受傷,升降運化失常,則津液不得轉輸而為痰,痰濁阻於中焦,氣機不暢,而心下痞硬。 脾胃虛弱,痰氣交阻,則胃氣上逆,而致噫氣頻作,或納差、呃逆、噁心、嘔吐。 舌苔白膩,脈緩或滑,乃胃虛痰阻之征。 治當降逆化痰,益氣和胃。

【方解】方中旋覆花苦辛鹹溫,性主降,善於下氣消痰,降逆止噫,重用為君。 代赭石重墜降逆以止呃,下氣消痰,為臣藥。 半夏祛痰散結,降逆和胃;生薑用量獨重,和胃降逆增其止嘔之力,並可宣散水氣以助祛痰之功;人參、大棗、炙甘草甘溫益氣,健脾養胃,以治中虛氣弱之本,俱為佐藥。 炙甘草調和藥性,兼作使藥。 諸藥相合,標本兼治,共奏降逆化痰、益氣和胃之功,使逆氣得降,痰濁得消,中虛得復。

【配伍特點】沉降相須,消補相伍,下氣而無傷正之虞。

【運用】本方為治療胃虛痰阻氣逆證之常用方。 以心下痞硬,噫氣頻作,或嘔吐,呃逆,苔白膩,脈緩或滑為辨證要點。 方中代赭石性寒沉降,有礙胃氣,若胃虛較著者,其用量不可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