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大薊、小薊、荷葉、側柏葉、茅根、茜根、山梔、大黃、牡丹皮、棕櫚皮各等分 ( 各 9g )。
【用法】上藥各燒灰存性,研極細末,用紙包,碗蓋於地上一宿,出火毒。 用時先將白藕搗汁,或蘿蔔汁磨京墨,調服五錢,食後服下 ( 現代用法:各藥燒炭存性,為末,藕汁或蘿蔔汁磨京墨適量,調服 9~15g;亦可作湯劑,水煎服 )。
【功用】涼血止血。
【主治】血熱妄行之上部出血證。 嘔血、吐血、咯血、嗽血、衄血等,血色鮮紅,來勢急暴,舌紅,脈數。
【證治機理】因火熱熾盛,氣火上沖,損傷血絡,導致血離經妄行而至上部,發生上部出血諸症。 火熱熾盛,則血色鮮紅;熱迫血妄行,則來勢急暴;舌紅,脈數亦為火熱熾盛之征。
【方解】方中大薊、小薊性味甘涼,長於涼血止血,且能祛瘀,是為君藥。 荷葉、側柏葉、白茅根、茜根皆能涼血止血;棕櫚皮收澀止血,與君藥相配,既能增強澄本清源之力,又有塞流止血之功,皆為臣藥。 血之所以上溢,是由於氣盛火旺,故用梔子、大黃清熱瀉火,使邪熱從大小便而去,則氣火得降而血止,是為佐藥;重用涼降澀止之品,恐致留瘀,故以丹皮配大黃涼血祛瘀,使止血而不留瘀,亦為佐藥。 用法中用藕汁或蘿蔔汁磨京墨調服,藕汁能清熱涼血散瘀,蘿蔔汁降氣清熱以助止血,京墨有收澀止血之功,皆屬佐藥之用。 諸藥炒炭存性,亦可加強收斂止血之力。 全方集涼血、止血、清降祛瘀諸法於一方,使血熱清,氣火降,則出血自止。
【配伍特點】炒炭存性,納清降以助涼血,佐祛瘀以防留瘀。
【運用】本方為治療血熱妄行所致各種上部出血證之常用方。 以上部出血,血色鮮紅,舌紅,脈數為辨證要點。 本方為急則治標之劑,血止之後,還當審因圖本,方能鞏固療效。 對虛寒性出血不宜使用。 方中藥物皆 ” 燒炭 “,但應注意 ” 存性 “。
【附方】
⑴ 四生丸 (《婦人大全良方》)
生荷葉、生艾葉、生柏葉、生地黃各等分 ( 各 9g ),共研,丸如雞子大,每服一丸,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無時候。
功用:涼血止血。
主治:血熱妄行所致之吐血、衄血、血色鮮紅,口乾咽燥,舌紅或绛,脈弦數。
【鑒別】四生丸與十灰散均為涼血止血之劑,可用於治療血熱妄行所致的上部出血證。 但十灰散諸藥炒炭,意在治標;四生丸四藥生用,為標本兼顧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