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甘草、乾地黃、白术、附子炮、阿膠、黃芩各三兩 ( 各 9g )、灶心黃土半斤 ( 30g )。

【用法】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溫二服 ( 現代用法:先將灶心土水煎取湯,再煎余葯,阿膠烊化沖服 )。

【功用】溫陽健脾,養血止血。

【主治】脾陽不足,脾不統血證。 大便下血,先便后血,或吐血,衄血,及婦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溫,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

【證治機理】本證因脾陽不足,統攝無權所致。 脾主統血,脾陽不足,失去統攝之權,則血從上溢而為吐血、衄血,下走則為便血、崩漏。 血色暗淡、四肢不溫、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皆為脾氣虛寒,陰血不足之象。 治宜溫陽止血為主,兼以健脾養血。

【方解】方中灶心黃土 ( 伏龍肝 ),辛溫而澀,溫中收斂止血,用以為君。 白术、附子溫陽健脾,以復脾土統血之權,為臣藥。 然辛溫之术、附易耗血動血,且出血者陰血每亦虧耗,故以乾地黃、阿膠滋陰養血止血;與苦寒之黃芩合用,又能制約术、附溫燥傷血之弊;而生地、阿膠得术、附則滋而不膩,避免呆滯礙胃,均為佐藥。 甘草調藥和中為使。 諸藥合用,共成溫陽健脾、益陰止血之劑。

【配伍特點】寓止血於溫陽滋陰之中,寒熱並用,剛柔相濟。

【運用】本方為治療脾陽不足所致便血或崩漏之常用方。 以血色暗淡,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為辨證要點。 方中灶心黃土可用赤石脂代替。

【鑒別】黃土湯與歸脾湯均可用治脾不統血之便血、崩漏。 黃土湯以灶心黃土合炮附子、白术為主,配伍生地、阿膠、黃芩以溫陽健脾而攝血,滋陰養血而止血;適用於脾陽不足,統攝無權之出血證。 歸脾湯用黃芪、龍眼肉,配伍人參、白术、當歸、茯神、酸棗仁、遠志以補氣健脾,養心安神;適用於脾氣不足,氣不攝血之出血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