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現代社會運動風氣盛行,從慢跑到登山,從游泳到潛水已是民眾閒暇時光的喜愛活動,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陪伴我們「走」過一生的雙膝被「老化」一步步地侵蝕。步行時膝關節承受的壓力是體重的 3.5 倍,跑步時更是達到 7 倍,因此膝、踝關節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
退化性關節炎的臨床症狀包括:關節疼痛或腫脹、早晨起床關節僵硬、關節活動出現響聲、關節變形及攣縮。西醫治療上採症狀緩解為主,給予止痛藥、類固醇,嚴重者可能需要手術治療。中醫角度上屬「痹症」範疇,針對每個人的體質狀況進行用藥調整,將其根本調節以達到治療之效。目前同時使用中西藥的病患逐漸增加中,可見已成一種趨勢,短期症狀緩解採用西藥治療,長期服用中藥防止復發,以收固本之效。
前言
關節在長期受力擠壓下,軟骨退化磨損可能形成骨刺、關節變形、失去彈性,進而產生疼痛、僵硬、以至於影響日常生活。據衛福部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盛行率約 15%,350 萬人飽受關節疼痛之苦,58 歲以上年長者,每 5 人就有 1 人有關節退化問題,70 歲以上老人更有 70 % 以上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其中女性多於男性。近年來在需要長期控制的考量下,愈來愈多病人選擇中醫的方式,藉由針灸、藥浴、按摩以及內服藥的幫助,改善病程的惡化並且減少西藥的依賴。
西醫觀點
退化性關節炎目前確切成因不明,曾有理論認為過度使用加速關節磨損,但此卻未發生於每一人身上,務農或是粗重工作者的膝蓋有可能比室內辦公的上班族好,而目前所知的危險因子分別有基因 ( 體質 )、年齡與性別、肥胖、下肢結構排列、運動傷害、意外傷害有關。
㈠ 退化性關節炎之分級
臨床上描述嚴重程度大多是以 X 光影像檢查來分級,根據 Kellgren-Lawrence 分級,退化性膝關節炎分成 0~4 級 ( 表一 )
表一、Kellgren-Lawrence Grading Scale
㈡ 藥物治療
不同程度的級別有不同的治療方式,症狀輕微時,以藥物治療為主( 表二 ),倘若疼痛已影響生活且保守治療無效的情況下,就必須考慮手術治療。
表二 退化性膝關節炎的藥物治療
關於玻尿酸關節注射的部分,美國骨科醫學會的有此治療方式無效的觀點,然而歐洲許多醫學會仍認為玻尿酸在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中占有一席之地。
中醫觀點
退化性膝關節炎從中醫學角度看屬於「痹症」、「骨痹」、「痛痹」範疇。痺最早見於《內經》,如《素問‧痹論》:「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精氣內虛,腎陽不足,邪氣不能驅散,留於關節或筋骨處所致。隨年齡增長,肝腎逐漸退化,肝主筋,腎主骨,肝腎虧虛則筋骨不能受到調理和滋養,便容易發病。在辯證及治療上可分為急性期:行痹 ( 風 )、痛痹 ( 寒 )、著痹 ( 濕 )、熱痹;慢性期:痰瘀阻絡型、氣血虧虛型。
㈠ 退化性膝關節炎的中醫急、慢性期臨床症狀分類 ( 表三 ~ 表四 )
表三、退化性膝關節炎的中醫急性期臨床症狀分類
表四、退化性膝關節炎的中醫慢性期臨床症狀分類
中醫治療
㈠ 內服藥
⑴ 獨活寄生湯 ( 備急千金要方 )
獨活、寄生、杜仲、牛膝、細辛、秦艽、茯苓、肉桂、防風、川芎、人參、甘草、當歸、白芍、熟地黃
獨活寄生湯選自《備及千金要方》,主治痹證日久,肝腎兩虧,氣血不足者。因風、寒、溼三氣,痹著日長,致肝腎不足,以此方諸藥共用可使氣血充、肝腎補、祛風邪,治其標本。在一篇 2014 年的研究中,指出在台灣地區使用率最高的是獨活寄生湯 ( 8538/32050,26.6% )。
在 2006 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其功效,68 位受試者每天給予 2.5 g 的獨活寄生湯並持續了四週,以 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Arthritis Index ( WOMAC ) 作為主評斷,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 WHOQOL ) assessment 當作第二評斷,在第二週與第四週評斷中可以看出受試者的感受度差別 ( 表五 ),顯示具有臨床意義並得出使用該方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已成一種趨勢。
表五、Means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major variables measured at baseline and weeks 1, 2 and 4
⑵ 疏經活血湯 ( 萬病回春 )
當歸、甘草、白芍、生地黃、蒼术、牛膝、陳皮、桃仁、威靈仙、川芎、防己、羌活、白芷、龍膽草、茯苓、生薑
本方祛風溼之邪,治血通絡,補益陰血,主治便身走痛如刺、足痛尤甚、晝輕夜重。常用於治療筋骨酸痛,尤其退化性關節炎患者,使用率僅次於獨活寄生湯 ( 7804/32050,24.3% )。本方中含有四物湯成分,因此也擁有補血功能 ( 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黃 ),另外桃仁針對久病、舊傷等等提供活血之效。
本方不適用在孕婦以及使用抗凝血劑的病患身上,一篇報告顯示在給予 Warfarin 的紐西蘭白兔身上另外服用舒經活血湯會延長凝血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 APTT ) 與 Prothrombin Time ( PT ) 的時間,並具有統計學上的差異;而此現象在停止服用本方三日後,APTT 與 PT 值會恢復到原始水準。
結論
隨著中醫藥被民眾漸漸接納以及使用,幫助了西藥的使用量下降,減少發作頻次以及嚴重度,提升病患的醫療品質;中西醫相輔相成,彼此增加治療效果,減少醫療資源的損耗,成為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新趨勢。
中西醫合併治療的情況下,熟知兩領域的特性以及長處,互相截長補短,以疾病本身的病因病機為出發點,共同尋找最根本問題以及關鍵,打造出雙贏的局面,為病患創造最佳醫療品質,體現出中西醫合併治療在退化性關節炎的臨床意義與優勢。
( 桃園長庚紀念醫院中藥科 / 游鎮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