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黃柏炒、蒼术米泔水浸,炒 ( 各 15g ) ( 原著本方無用量 )。

【用法】上二味爲末,沸湯,入薑汁調服 ( 現代用法:二藥等分,研細末和勻,每次 3~6g;或製成丸劑,每次 6g;亦可作湯劑,水煎服 )。

【功用】清熱燥溼。

【主治】溼熱下注證。筋骨疼痛,或兩足痿軟,或足膝紅腫疼痛,或溼熱帶下,或下部溼瘡,小便短赤,舌苔黃膩。

【證治機理】本方所治諸症皆由溼熱注於下焦所致。溼熱下注,浸淫經脈關節,則致筋骨疼痛、足膝紅腫或腳氣腫痛;溼熱下注於帶脈與前陰,則帶下臭穢;溼熱浸淫下焦,鬱滯肌膚,則患溼瘡;溼熱不攘,筋脈弛緩,則兩足痿軟無力或成痿證;小便短赤,舌苔黃膩皆爲溼熱之徵。法當清熱燥溼。

【方解】方中黃柏寒涼苦燥,其性沉降,擅清下焦溼熱,爲君藥。蒼术辛苦而溫,其性燥烈,一則健脾助運以治生溼之本,一則芳化苦燥以除溼阻之標,爲臣藥。” 蒼术妙於燥溼,黃柏妙於去熱 ” (《醫方考》),且二藥互制其苦寒或溫燥之性,以防敗胃傷津之虞。再入薑汁少許調藥,既可藉其辛散以助祛溼,亦可防黃柏苦寒傷中。

【配伍特點】苦寒溫燥相制,長於下焦,藥簡效專。

【運用】本方爲治療溼熱下注之痿痹、腳氣、帶下、溼瘡等病證之基礎方。以足膝腫痛,小便短赤,舌苔黃膩爲辨證要點。

【附方】

⑴ 三妙丸 (《醫學正傳》)

黃柏切片,酒拌,略炒,四兩 ( 12g )、蒼术米泔浸一二宿,細切,焙乾,六兩 ( 18g )、川牛膝去蘆,二兩 ( 6g ),上爲細末,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 ( 10~15g ),空腹,薑、鹽湯下。忌魚腥、蕎麥、熱面、煎炒等物。

功用:清熱燥溼。

主治:溼熱下注之痿痹。症見兩腳麻木或腫痛,或如火烙之熱,痿軟無力。

⑵ 四妙丸 (《成方便讀》)

黃柏、蒼术、牛膝、薏苡仁各八兩 ( 各 240g ),水泛爲丸,每服 6~9g,溫開水送下。

功用:清熱利溼,舒筋壯骨。

主治:溼熱痿證。症見兩足麻木,痿軟,腫痛。

【鑑別】三妙丸即二妙散加牛膝以補肝腎,強筋骨,引藥下行,故專治下焦溼熱之兩腳麻木、痿軟無力;四妙丸乃三妙丸再加薏苡仁以滲溼健脾,舒筋緩急,故適用於溼熱下注之痿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