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甘草二兩 ( 6g )、乾薑四兩 ( 12g )、茯苓四兩 ( 12g )、白术二兩 ( 6g )。

【用法】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 現代用法:水煎服 )。

【功用】祛寒除溼。

【主治】腎著病。身重,腰下冷痛,腰重如帶五千錢,飲食如故,口不渴,小便自利,舌淡苔白,脈沉遲或沉緩。

【證治機理】腎著病以腰部冷痛爲主症,多由寒溼外侵,痹著於腰部所致。蓋腰爲腎之府,故名 ” 腎著 “。此病多起於勞作之後,汗出溼衣,或久居卑溼,或冒雨涉水,致使寒溼之氣侵於腰間,陽氣痹阻不行,故身體困重、腰以下冷痛;邪氣着於肌裏,而未傷及臟腑,故其人飲食如故、小便自利;口不渴,舌淡苔白,脈沉遲或沉緩均爲寒溼痹阻之象。《金匱要略心典》云:” 腎受冷溼,著而不去,則爲腎著。然病不在腎之本臟,而在腎之外府,故其治法,不在溫腎以散寒,而在燠土以勝水。” 法當溫中燠土,祛寒除溼。

【方解】方中重用乾薑爲君,取其辛熱之性,溫中燠土以散寒溼。再臣以甘淡性平之茯苓,與乾薑相配,一熱一利,熱以勝寒,利以滲溼,使寒去溼消。又佐以苦溫之白术,健脾燥溼,助茯苓祛溼之力。甘草調和藥性,合术、苓補脾助運以祛溼止痛,合乾薑辛甘化陽以培土散寒,爲佐使之用。四藥相伍,溫中燠土以散寒,補脾助運以祛溼,使寒溼去而冷重除。

【配伍特點】辛熱溫散以祛寒,甘淡健脾以滲溼,治在中州。

【運用】本方爲治療寒溼腰痛之常用方。以腰重冷痛,苔白不渴,脈沉遲或沉緩爲辨證要點。

【鑑別】苓桂术甘湯與甘草乾薑茯苓白术湯組成僅一藥之差。但前者重用茯苓爲君,配伍桂、术、草,重在利水滲溼,兼以溫陽健脾,是治療痰飲病之代表方;後者重用乾薑爲君,配伍苓、术、草,意在溫中祛寒,兼以滲溼健脾,是治療寒溼腎著病之常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