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牛蒡子 ( 12g )、薄荷 ( 6g )、荊芥 ( 6g )、連翹 ( 6g )、山梔 ( 12g )、丹皮 ( 12g )、石斛 ( 3g )、玄參 ( 12g )、夏枯草 ( 15g ) ( 原著本方無用量 )。
【用法】水煎服。
【功用】疏風清熱,涼血消腫。
【主治】風火熱毒上攻之癰瘡。風火牙痛,頭面風熱,兼有表熱證;外癰局部焮紅腫痛,寒輕熱重,汗少口渴,小便黃,脈浮數,苔白或黃。
【證治機理】本證多因外感風熱夾陽明痰火,循經上攻,壅結頭面所致。風火熱毒上攻於頭面,則牙齦頰腮或外癰局部焮紅腫痛;風熱在表,熱灼津傷,則熱重寒輕、汗少口渴、小便黃赤、舌苔薄黃、脈浮數。治宜疏風清熱,散結消腫。
【方解】方中牛蒡子辛苦而寒,性偏滑利,功善疏散風熱,解毒散腫,故爲君藥。薄荷、荊芥辛能疏風,透邪解表,連翹清熱解毒消癰,三藥相配,既助牛蒡子以增強疏散風熱之力,又清中有散,寓 ” 火鬱發之 ” 之意,共爲臣藥。夏枯草、山梔子清氣瀉火,解毒散結,以解痰火之鬱結;丹皮、玄參、石斛涼血解毒,軟堅散瘀,滋陰清熱,以泄血分之伏火,均爲佐藥。諸藥相配,痰火得清,癰瘡得消。
【配伍特點】辛苦甘寒合法,散中有清,清中有養,清消之中寓辛散之法。
【運用】本方爲治療風火熱毒上攻癰瘡之常用方。以風火牙痛,頭面風熱,兼有表熱證,及外癰局部焮紅腫痛,寒輕熱重,汗少口渴,小便黃,脈浮數,苔白或黃爲辨證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