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爲毛茛科植物大三葉升麻 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Kom. 、興安升麻 Cimicifuga dahurica ( Turcz. ) Maxim 或升麻 Cimicifuga foetida L. 的乾燥根莖。主產於遼寧、黑龍江、河北、山西、四川。秋季採挖,除去泥沙,曬至鬚根干時,燎去或除去鬚根,曬乾。切片。本品氣微,味微苦而澀。以外表皮色黑褐、切面黃綠色者爲佳。生用或蜜炙用。
【藥性】辛、微甘,微寒。歸肺、脾、胃、大腸經。
【功效】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升舉陽氣。
【應用】
⑴ 風熱感冒,風熱頭痛
本品辛甘微寒,性能升散,有發表退熱之功。治療風熱感冒,溫病初起,發熱,頭痛等症,可與桑葉、菊花、薄荷等同用。若風寒感冒,惡寒發熱,無汗,頭痛,咳嗽者,可與麻黃、紫蘇葉、白芷等藥配伍。若外感風熱夾溼之陽明經頭痛,額前作痛,嘔逆,心煩痞滿者,可與蒼朮、葛根、鮮荷葉等配伍,如清震湯 (《症因脈治》)。
⑵ 麻疹不透
本品辛散發表,透發麻疹,用治麻疹初起,透發不暢,常與葛根、白芍、甘草等同用,如升麻葛根湯 (《閻氏小兒方論》)。若麻疹欲出不出,身熱無汗,咳嗽咽痛,煩渴尿赤者,常配伍葛根、薄荷、牛蒡子等藥。
⑶ 齒痛,口瘡,咽喉腫痛,陽毒發斑
本品甘寒,以清熱解毒功效見長,爲清熱解毒之良藥,可用治熱毒證所致的多種病證。因其尤善解陽明熱毒,故胃火熾盛成毒的牙齦腫痛、口舌生瘡、咽喉腫痛以及皮膚瘡毒等尤爲多用。治療牙齦腫痛、口舌生瘡,多與生石膏、黃連等同用,如清胃散 (《蘭室祕藏》)。治療風熱疫毒上攻之大頭瘟,頭面紅腫,咽喉腫痛,常與黃芩、玄蔘、板藍根等藥配伍,如普濟消毒飲 (《東垣試效方》)。治療痄腮腫痛,可與黃連、連翹、牛蒡子等藥配伍。用治陽毒發斑,常與生石膏、大青葉、紫草等同用。
⑷ 氣虛下陷,胃下垂,久瀉脫肛,子宮脫垂,腎下垂,崩漏下血
本品入脾胃經,善引脾胃清陽之氣上升,其升提之力較柴胡強。故常用治中氣不足,氣虛下陷所致的脘腹重墜作脹,食少倦怠,久瀉脫肛,子宮脫垂,腎下垂等臟器脫垂,多與黃芪、人蔘、柴胡等同用,以補氣昇陽,如補中益氣湯 (《脾胃論》);若胸中大氣下陷,氣短不足以息,又常以本品配柴胡、黃芪、桔梗等同用,如升陷湯 (《醫學衷中參西錄》)。治療氣虛下陷,月經量多或崩漏者,則以本品配伍人蔘、黃芪、白朮等補中益氣藥,如舉元煎 (《景嶽全書》)。
【用法用量】煎服,3 ~ 10g。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宜生用,昇陽舉陷宜蜜炙用。
【使用注意】麻疹已透、陰虛火旺,以及陰虛陽亢者均當忌用。
【現代研究】
⑴ 化學成分
主要含酚酸類成分:異阿魏酸。升麻酸 A,B,C,D,E;三萜及苷類成分:興安升麻醇,25 – O – 羥升麻環氧醇 – 3 – O – β – D 木糖苷;色酮類:降升麻素。《中國藥典》規定本品含異阿魏酸 ( C10H10O4 ) 不得少於 0.10%。
⑵ 藥理作用
北升麻提取物具有解熱、抗炎、鎮痛、抗驚厥、升高白細胞、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釋放等作用。升麻對結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卡他球菌有中度抗菌作用。升麻對氯乙酰膽鹼、組織胺和氯化鋇所致的腸管痙攣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還具有抑制心臟、減慢心率、降低血壓、抑制腸管和妊娠子宮痙攣等作用。其生藥與炭藥均能縮短凝血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