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爲鴨跖草科植物鴨跖草 Commelina communis L. 的乾燥地上部分。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夏、秋二季採收,曬乾,切段。本品氣微,味淡。以色黃綠者爲佳。生用。
【藥性】甘、淡,寒。歸心、胃、小腸經。
【功效】清熱瀉火,除煩止渴,利尿通淋。
【應用】
⑴ 熱病煩渴,風熱感冒
本品性寒,功能清熱瀉火。治熱入氣分,高熱煩渴,可與石膏、知母、蘆根等同用,以加強清熱瀉火作用。治風熱感冒,常與金銀花、薄荷、菊花等同用,以加強疏散風熱之功。
⑵ 水腫尿少,熱淋澀痛
本品甘淡性寒,既能滲溼利水以消腫,又能清瀉溼熱以通淋,治療溼熱水腫尿少,小便淋瀝澀痛,可與車前草、木通、白茅根等藥同用。
⑶ 咽喉腫痛,癰腫疔毒
本品能清熱解毒利咽,治咽喉腫痛,常與板藍根、玄蔘、山豆根等同用;治癰腫疔毒,常與紫花地丁、野菊花、蒲公英等同用,或以鮮品搗爛外敷。
【用法用量】煎服,15 ~ 30g。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脾胃虛弱者用量宜小。
【現代研究】
⑴ 化學成分
主要含當藥素、異葒草素、水仙苷、當藥素 – 2″ – L – 鼠李糖苷、蘆丁等。還含左旋黑麥草內酯、哈爾滿、去甲哈爾滿、丙二酸單酰基對香豆酰飛燕草苷等。
⑵ 藥理作用
鴨跖草水煎液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志賀氏痢疾桿菌、枯草桿菌、大腸桿菌等有抑制作用,並有明顯的解熱作用。鴨跖草水提物有保肝作用,可降低谷丙轉氨酶和穀草轉氨酶活性。